Skip to content

Commit 75d9109

Browse files
committed
讀書筆記
1 parent 3810d89 commit 75d9109

File tree

4 files changed

+122
-97
lines changed

4 files changed

+122
-97
lines changed

.obsidian/workspace.json

Lines changed: 5 additions & 5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13,7 +13,7 @@
1313
"state": {
1414
"type": "markdown",
1515
"state": {
16-
"file": "02-3-上課筆記.md",
16+
"file": "02-4-讀書筆記.md",
1717
"mode": "source",
1818
"source": false
1919
}
@@ -93,7 +93,7 @@
9393
"state": {
9494
"type": "backlink",
9595
"state": {
96-
"file": "02-3-上課筆記.md",
96+
"file": "02-4-讀書筆記.md",
9797
"collapseAll": false,
9898
"extraContext": false,
9999
"sortOrder": "alphabetical",
@@ -110,7 +110,7 @@
110110
"state": {
111111
"type": "outgoing-link",
112112
"state": {
113-
"file": "02-3-上課筆記.md",
113+
"file": "02-4-讀書筆記.md",
114114
"linksCollapsed": false,
115115
"unlinkedCollapsed": true
116116
}
@@ -133,7 +133,7 @@
133133
"state": {
134134
"type": "outline",
135135
"state": {
136-
"file": "02-3-上課筆記.md"
136+
"file": "02-4-讀書筆記.md"
137137
}
138138
}
139139
}
@@ -157,6 +157,7 @@
157157
},
158158
"active": "cf4a32420485b012",
159159
"lastOpenFiles": [
160+
"02-3-上課筆記.md",
160161
"02-2-隨手記 Read it Later & Do it Later.md",
161162
"02-1-提升記錄的速度與有效性.md",
162163
"images/Pasted image 20230626214451.png",
@@ -168,7 +169,6 @@
168169
"images/Pasted image 20230626213934.png",
169170
"00-前言.md",
170171
"README.md",
171-
"02-3-上課筆記.md",
172172
"images/截圖 2022-09-08 下午4.02.19.png",
173173
"10-结语.md",
174174
"04-2-整理-总结与归纳.md",

02-4-讀書筆記.md

Lines changed: 116 additions & 0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0,0 +1,116 @@
1+
當您閱讀一本書時,筆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2+
3+
![](images/20220908201703.png)
4+
5+
常見讀書筆記的形式有:
6+
7+
* 划線筆記:通過在書上劃線或標記重點句子,快速捕捉到關鍵信息。
8+
9+
* 在書上做筆記:在書的空白頁或邊緣做筆記,詳細地記錄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10+
11+
* 抄句子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在讀書時遇到一些特別有啟發性或重要的句子,將這些句子抄寫在筆記本上,並加上自己的註解和思考。
12+
13+
* 寫讀後感:閱讀完一本書後,寫下自己的讀後感和心得。回顧和檢視自己的閱讀成果,並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14+
15+
但究竟在閱讀時,我們應該選擇哪種方式記錄筆記比較好呢?
16+
17+
我認為我們不應該這樣武斷的推論。
18+
19+
更準確地說,讀書筆記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分類。
20+
21+
在《打造超人學習》的讀書篇中,我介紹了一種閱讀方法論。
22+
23+
這套方法論,把鑽研一個領域的書,分成三種閱讀模式:
24+
25+
![](images/20220908201812.png)
26+
27+
28+
### 第一:篩讀
29+
30+
許多人在讀書時,常懊悔自己浪費時間買了難啃難讀或非常水的錯書。但我計算過,其實買錯書非常正常。我自己實測的結果是,買到一本具備正確資訊(符合我們當前程度,且是自己認同且需要)的書,在書市上的機率最多也只有 50% 而已。
31+
32+
如果一開始就花了大筆力氣去精讀一本錯的書,那豈不是把力氣花的很冤枉嗎?
33+
34+
所以在鑽研一門新領域時,要採取篩讀 -> 略讀 -> 精讀的一個流程。
35+
36+
在第一輪篩讀。只需要大致翻翻拿到的書籍。目的是找到這個領域重要的關鍵字、問題、論述。鎖定一批書可以進行下一輪的「略讀」
37+
38+
![](images/20220908201942.png)
39+
40+
在略讀過程中,再過濾出一兩本真正夠好的書,進行精讀。
41+
42+
在略讀時,我們粗略的畫線即可。而在精讀時,才要認真的去做筆記。
43+
44+
### 如何精讀一本書
45+
46+
47+
### 如何精读
48+
49+
那麼我們又要如何精讀呢?
50+
51+
而且,就算是精讀。實際上都有分兩種模式:密度低的書與密度高的書,兩者精讀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52+
53+
![](images/20220908202023.png)
54+
55+
一般來說,對於資訊密度較低的書。我會採取類似極速讀書法的閱讀方式:
56+
57+
![](images/20220908202045.png)
58+
59+
60+
1.        先對這本書準備一些基本的問題。
61+
2.        然後帶著問題搜尋我要的答案
62+
3.        將在書本中看的金句一一複製貼到數位筆記本之內
63+
4.        看完之後再對金句逐一的打上 #tag 做點輕分類
64+
5.        將這本書的金句搜集成一張該書的書籍金句筆記卡
65+
66+
而資訊密度較高的書,我就會反過來操作。
67+
68+
這類書籍,整本書上金句太多,一句一句複製貼上太累。於是我採取的方式是:
69+
70+
1.        一次將一整章書內容貼到數位筆記本內
71+
2.        將不要的句子砍除
72+
3.        將砍剩下的內容重新編排成我自己要的新結構
73+
4.        將這本書當中出現的名詞或概念,在筆記軟體上整理成 「卡片」
74+
5.        重複整理過去的卡片,利用名詞相連,找到相關的資訊比對編刪,重新組織出新的卡片、新的見解。
75+
76+
![](images/20220908211124.png)
77+
78+
79+
### 卡片筆記法
80+
81+
在精讀模式的章節中,對於「將金句複製起來貼到筆記本裡」、「整理成卡片」、「打上 Tag」「用軟體串連在一起」,讀者聽到這套模式可能聽起來很驚奇,會覺得怎麼可以如此操作?
82+
83+
但這其實是一個幾十年前就被發明的方法,只是當年沒有軟體,筆記方法的設計者,當年用的方式是土法煉鋼的紙質索引卡片。
84+
85+
是的。這套方法就是最近十年開始「紅」起來的卡片筆記法。
86+
87+
卡片筆記法是由德國社會學家盧曼 Niklas Luhmann 所發明。他在 30 年多年間的研究生涯中,一共出版了 58 本著作與數以百計的論文,當中還橫跨多個領域。
88+
89+
當時,他發明了一種卡片筆記法。他將有興趣與搜集到的資訊,隨時捕捉到卡片之上。等到這些資訊卡片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重新整理這些卡片,進行創作。這種卡片筆記法,成了他的高產秘密武器。
90+
91+
這個方法乍聽之下很費工,很多人羨慕盧曼的高產,但很少人會實際去跟隨這個流程,因為光想像流程就覺得很花時間。
92+
93+
但我自己在實測之後,才發現盧曼這種筆記方法,其實一點都不費工,反而非常科學與高效。只是一般人並不知道如何入門這套筆記方法。
94+
95+
卡片流程法在一邊傳統「記錄」->「應用」的流程,複雜到無法想象。
96+
97+
但是卡片筆記法本身的思維在「紀錄」->「整理」、「搜尋」->「應用」->「軟體」用起來就像雷神之槌般威力無窮。
98+
99+
我曾經用這種方法搭配上現代最新的一套筆記軟體 Logseq閱讀了一套 1200 萬字的美國經濟學古書《Modern Business》。在兩三個月的時間里,寫了兩三千張知識卡片。
100+
101+
102+
![](images/20220908204152.png)
103+
104+
這些卡片不僅讓我最後讀透了古典經濟學,從卡片的交叉詞條中,我更從中發現了許多現代經濟學中自相矛盾或虛幻的立論與假設。
105+
106+
![](images/20220908204047.png)
107+
108+
我才領教到這套卡片筆記法威力之強大。後續研究各種艱深的探索性學問。我都使用這套方法。並且挖掘出很深的洞見。
109+
110+
作者注:
111+
112+
我們在目前的章節中,卡片筆記法暫時點到為止。
113+
114+
本書的講述結構是幫助大家正確建立梳理資訊的流程和方法,唯有理解:「紀錄」->「整理」、「搜尋」->「應用」->「軟體」這套新流程思維,才揮得動這把槌子。
115+
116+
後續的章節我們將繼續回來為大家講述這套筆記法。

02-4-读书笔记.md

Lines changed: 0 additions & 91 deletions
This file was deleted.

README.md

Lines changed: 1 addition & 1 deletion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9,7 +9,7 @@
99
* [02-1-提升記錄的速度與有效性](02-1-提升記錄的速度與有效性.md)
1010
* [02-2-隨手記 Read it Later & Do it Later](02-2-隨手記 Read%20it%20Later%20&%20Do%20it%20Later.md)
1111
* [02-3-上課筆記](02-3-上課筆記.md)
12-
* [02-4-读书笔记](02-4-读书笔记.md)
12+
* [02-4-讀書筆記](02-4-讀書筆記.md)
1313
* [02-5-会议笔记](02-5-会议笔记.md)
1414
* [02-6-练功笔记](02-6-练功笔记.md)
1515
* [02-7-小结](02-7-小结.md)

0 commit comments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