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癥瘕”是中医专有名词,不应简化作“症瘕” #121

Open
wants to merge 1 commit into
base: main
Choose a base branch
from

Conversation

Lepton-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No description provided.

@gaboolic
Copy link
Owner

应该也要简化的吧?

“癥”(zhēng)是一个形声字,从疒,徵声。该字的本义腹中结块的病。晋代王叔和《脉经》:“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癥)。”
由於与“症”(zhèng)字的字音字义相近,后来就慢慢混同了。在新中国的文字规范整理中,症被用作“癥”的简化字,所以在现代规范汉字中“症”成为一个多音字 。

@Lepton-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Author

应该也要简化的吧?

“癥”(zhēng)是一个形声字,从疒,徵声。该字的本义腹中结块的病。晋代王叔和《脉经》:“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癥)。” 由於与“症”(zhèng)字的字音字义相近,后来就慢慢混同了。在新中国的文字规范整理中,症被用作“癥”的简化字,所以在现代规范汉字中“症”成为一个多音字 。

在中医领域,“癥”是一个专用字,和“症”做了区分。现在出版的中医类书籍都不将“癥”简化作“症”。

@gaboolic
Copy link
Owner

有没有参考资料?
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二者都有,然后按照繁简转化规范,是不应该在简体字中用“癥”的

@Lepton-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Author

有没有参考资料? 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二者都有,然后按照繁简转化规范,是不应该在简体字中用“癥”的

这个短时间还真找不到太多资料。就附上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 《儒门事亲》整理说明吧,在第三章节有说明:

整理说明

一、整理出版的背景和旨意

《儒门事亲》初刊至今已流传近千年,曾多作改易增补,方成近年所见版本面貌,现在可查知的版本有 22 种以上,而版本的质量和价值自有高下不同。1996 年国家统一部署,专门组织人力,经过精选版本,审慎校勘整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精印出版发行,名为《子和医集》,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即是《儒门事亲》,其版本质量提高,成为《儒门事亲》的当代较佳版本,但是尚属繁体字本。为了适应年轻读者,与时俱进,今又在上述繁体字本基础上,再作繁体字改为简化字的文字加工等精心处理,自然也有重新校核及修正的过程。这次新校新改出版的简体字版本,有望成为新的更好的版本,更能适应年轻读者的识读需求。

二、版本的选择和处理

根据 1959 年《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书目,《儒门事亲》有 22 种不同版本,而目前能找到的只有 12 种版本,在编校《子和医集》过程中已对这些版本进行了对比选择,从而决定底本、校本,至今尚认为这些版本可靠,质量较高,故仍依用不改。

1.明嘉靖辛丑(1541)本(称嘉靖本)

明万历辛丑(1601)《医统正脉全书·儒门事亲》本(称医统本)。

上述的嘉靖本为医统本的祖本,而医统本则保存较为优良。

2.日本正德元年(1711)渡边氏洛阳松下睡鹤轩刊本的翻印本(称日本本)。此版本已被用来校正《中国医学大成·儒门事亲》大东版重印本及《儒门事亲》单行铅印本。

3.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校上的官定收藏文献《四库全书·儒门事亲》的手抄本,是文渊阁藏本的影印本(称四库本)。

4.《子和医集·儒门事亲》为 1994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校注本。因其经过精校精注,对已往所见版本取长补短,已据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的四校原则,校正了本书内容,对讹误、脱文、衍文、倒文、存疑等分别作出了据改、据补、据删、乙转、出注存疑等处理。是当前的较佳、较新、较有代表性的版本。

三、整理所作的工作

1.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对所有繁体字进行核实,改成规范的简化字。对于医学特殊含义的繁体字,如改为简化字则难以表达原义的,则保留繁体,如“癥”,是指体腔内硬实难移难散的肿块,属于此类的则不改。

2.随着直排改横排,所有表示“前面”“上面”概念的“右”字,一律径改为“上”字,概不加注。

3.某些一字多写的字,统一为常用写法的字,如濇、澀、涩,统一写为“濇”。

某些药名有多种写法的,统一为常用写法,如“班猫”“斑蝥”,统一写为“斑蝥”。均不加注。

4.《子和医集·儒门事亲》所出注的据改、据补、据删、据乙转、出注存疑的校注内容,概不再出注。对一般的释义注,已尽量删减,但有些比较特殊的注释仍然加注,如“佛袈裟”(胎盘),则出注。

5.对《子和医集·儒门事亲》中个别内容仍作修正,如卷十二的五积散中的“官桂、芷壳”,改为“官桂、枳壳”,并出注。

6.书末加方剂索引。

@Lepton-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Author

有没有参考资料? 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二者都有,然后按照繁简转化规范,是不应该在简体字中用“癥”的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kyOTUxOA==&mid=2651499708&idx=1&sn=1c4d44c10d453a6056a029d703810d57&chksm=84d8177db3af9e6b34fa4f8d1217c842e4cda4288736cd49f4c2d887c9d7f74af3a2d1f8880e&scene=27

@gaboolic
Copy link
Owner

有心了,不过《儒门事亲》只是一本书的“整理说明”是“1.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对所有繁体字进行核实,改成规范的简化字。对于医学特殊含义的繁体字,如改为简化字则难以表达原义的,则保留繁体,如“癥”,是指体腔内硬实难移难散的肿块,属于此类的则不改。”保留的
但是简化字规范并没有恢复使用癥:https://zhuanlan.zhihu.com/p/19765432
按照如今的规范,还是应该用简化字“症”的

@Lepton-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Author

Lepton-Lee commented Dec 24, 2024

有心了,不过《儒门事亲》只是一本书的“整理说明”是“1.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对所有繁体字进行核实,改成规范的简化字。对于医学特殊含义的繁体字,如改为简化字则难以表达原义的,则保留繁体,如“癥”,是指体腔内硬实难移难散的肿块,属于此类的则不改。”保留的 但是简化字规范并没有恢复使用癥:https://zhuanlan.zhihu.com/p/19765432 按照如今的规范,还是应该用简化字“症”的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包含了绝大多数中医领域重要的典籍,这套丛书整套105本都是用的“癥”。目前在微信读书中已经上架了71本,书名如下:

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条辨
温热经纬
脉经
中藏经
伤寒总病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内外伤辨惑论
儒门事亲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格致余论
丹溪心法
景岳全书(上册)
景岳全书(下册)
医贯
万病回春
慎柔五书
内经知要
医宗金鉴(上)
医宗金鉴(中)
医学源流论
血证论
杂病源流犀烛
古今医案按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证治汇补
医门法律
张氏医通
症因脉治
医学入门(上)
医学入门(下)
温热论 湿热论
串雅内外编
时病论
外科精义
外科发挥
外科正宗
外科证治全生集
疡科心得集
傅青主女科
竹林寺女科秘传
小儿药证直诀
活幼心书
幼科发挥
幼幼集成
秘传眼科龙木论
审视瑶函
银海精微
眼科金镜
口齿类要 喉科秘诀
针灸资生经 针灸摘英集
针灸聚英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正体类要
世医得效方
伤科汇纂
厘正按摩要术
老老恒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方考
本草原始
医方集解
本草备要
得配本草
成方切用
时方妙用
验方新编(上册)
验方新编(下册)

另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必读经典读本丛书》在微信读书也上架了24本:

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脉经
中藏经
针灸甲乙经
四诊抉微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脾胃论
兰室秘藏
景岳全书(上)
景岳全书(下)
万病回春
寿世保元
辨证录
医学心悟
医宗金鉴(上)
石室秘录
医林改错
傅青主女科
小儿药证直诀
针灸大成
医宗金鉴(下)

这两套丛书都是用的“癥”,本来微信读书上面还有中医院校的本科教科书,可惜近期都下架了,里面也都用的“癥”

@gaboolic
Copy link
Owner

001a4a3a72cbc02af3f2799f4214843c_720
这个是《伤寒杂病论》 ,两种都有人用吧

6a7e789c5de32f8651758a1ddceb1bfb_720
这个是《脉经》,《脉经》里面所有的zhēng 都使用的“癥”,比如“癥结”
其实“症结”的“症”也是读1声,原义就是“腹内结块的病”,也就是“症瘕”

@Lepton-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Author

001a4a3a72cbc02af3f2799f4214843c_720 这个是《伤寒杂病论》 ,两种都有人用吧

6a7e789c5de32f8651758a1ddceb1bfb_720 这个是《脉经》,《脉经》里面所有的zhēng 都使用的“癥”,比如“癥结” 其实“症结”的“症”也是读1声,原义就是“腹内结块的病”,也就是“症瘕”

你要看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啊,微信读书和番茄平台上有很多不是出版社出版的书,是网络上流传的版本,简繁转换都是机器转换的,有很多问题。

@Lepton-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Author

微信读书上的公版书之类的,还有一些小的电子书版权方,这些都不是正规出版物。1735040766920_edit_693460487285
1735040813519_edit_718892693734
1735040836152_edit_745367342214

@Lepton-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Author

微信读书上的公版书之类的,还有一些小的电子书版权方,这些都不是正规出版物。1735040766920_edit_693460487285 1735040813519_edit_718892693734 1735040836152_edit_745367342214

连版权页都没有的书怎么能作依据啊,我真的要麻了😥

@gaboolic
Copy link
Owner

人民卫生出版社习惯用“癥”。
你如果说专有名词的话,“症结”也是专有名词,也得用“症瘕”了。
所有“症”一声的时候都是专有名词

@gaboolic
Copy link
Owner

可以加上癥瘕 但不要删去症瘕

@Lepton-Lee
Copy link
Contributor Author

人民卫生出版社习惯用“癥”。 你如果说专有名词的话,“症结”也是专有名词,也得用“症瘕”了。 所有“症”一声的时候都是专有名词

如果是指中医病名的话,还真要用“癥结”。引申为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则用“症结”。
image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Successfully merging this pull request may close these issues.

2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