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71149f1

Browse files
committed
更新计网和操作系统
1 parent addc5bf commit 71149f1

File tree

3 files changed

+18
-12
lines changed

3 files changed

+18
-12
lines changed

ComputerNetworking/笔记.md

Lines changed: 9 additions & 3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133,7 +133,7 @@
133133
* 使用UDP协议
134134
* 使用跳数(hop)作为量度(metric),大于15时认为不可达
135135
* 维护[(N网络, d距离, X下一跳)],收到邻居的[(N, d)]信息时,先把d+1,再补充X为那个邻居,然后:若N不存在,则加入路由表;若N存在且就是那个邻居,则更新d;若N存在且d更小,则更新d和X
136-
* DV的题目:一般用图论表示,网络对应顶点,距离对应边权重,不是用跳。自己维护的信息同RIP,但收到的信息用(d1,d2,d3)表示发送者离所有顶点的距离。更新时仍然遵循RIP的三个原则,但要注意不要在图中找最短路径,而是对已有路由表列表每一条按新信息更新仅一遍
136+
* DV的题目:一般用图论表示,网络对应顶点,距离对应边权重,不是用跳。自己维护的信息同RIP,但收到的信息用(d1,d2,d3)表示发送者离所有顶点的距离,d为0的就是发送者;除了自己和发送者,其它的距离增加自己和发送者的距离(不是加1)。更新时仍然遵循RIP的三个原则,但要注意不要在图中找最短路径,而是对已有路由表列表每一条按新信息更新仅一遍
137137
* 避免路由环路,提高收敛速度:水平分割、毒性逆转、抑制定时器、触发更新
138138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139139
* 使用链路状态(LS)算法,基本就是Dijkstra算法
@@ -167,7 +167,8 @@
167167
* 差错控制
168168
* 奇偶校验码:加上1bit校验位后有奇/偶个1。两者都只能检测出奇数个错误
169169
* CRC:生成多项式:假如为x^5+x^4+x+1,则对应110011作为除数。对于k位的数据,已知一个n位的除数,在原数据后加n-1个零,除以除数,余的n-1位拼到原数据后。接收者将收到的数据除以除数,余0证明无错
170-
* 纠错编码:海明码。设n为有效信息的位数,k为校验位的个数,则需满足n+k<=2^k-1。海明距:纠错d位需2d+1的编码方案,检错只需d+1
170+
* 纠错编码:海明码。每2^i位置是校验位。设n为有效信息的位数,k为校验位的个数,则需满足n+k<=2^k-1。海明距:纠错d位需2d+1的编码方案,检错只需d+1
171+
* internet校验和:将数据每n位划分成组,依次相加,最高位的进位加到最低位,最后再取反
171172
* 以太网只进行差错检测,不纠正
172173
* 本层也有流量控制,但为点对点的,窗口大小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变
173174
* MAC介质访问控制
@@ -179,6 +180,8 @@
179180
* 轮询:单点故障、等待延迟、轮询开销;独占带宽、不冲突
180181
* 随机:见下
181182
* 一般的交换机和网桥使用**存储转发传输机制**,传输分组前必须接收整个分组;可靠性高,支持不同速率的端口之间交换;隔离冲突域,不隔离广播域。也有直通转发模式
183+
* 广播域:每个路由器的接口就是一个广播域
184+
* 冲突域:每个路由器和网桥或路由器的接口就是,路由器和网桥之间的也是但不重复计算
182185
* 局域网
183186
* 范围小,速度快,延迟低,误码率低可靠性高
184187
* 常用总线型拓扑
@@ -210,6 +213,7 @@
210213
* 同轴电缆抗干扰特性比普通双绞线好,但价格更贵
211214
* 单模光纤适合远距离传输,价格贵;多模相反。都不受电磁干扰
212215
* 电路交换(需建立连接,时延小、有序、无冲突、控制简单、灵活性差、利用率低线路独占、支持模拟信号)、报文交换(存在转发时延)、分组交换(包交换)。分组交换又分为数据报和虚电路,由网络层提供
216+
* 10Base-T用非屏蔽双绞线,10Base2和10Base5用同轴电缆,10Base-F用光纤
213217

214218
### 编码(调制技术)
215219

@@ -228,8 +232,9 @@
228232
* 传播时延:介质中的速度/距离
229233
* 处理时延:检查差错,同步卫星的很大
230234
* 排队时延:等待传输,如果是空的则为0,用流量强度衡量:La/R,L是每组比特数(每个请求的网速),a是每秒到达的分组数(每秒请求数),R是传输速率(带宽大小);不能大于1,否则丢包
235+
* 吞吐量:一般已知要传输的数据量。吞吐量=一个RTT内传输的数据/RTT时间,或=`传输时间/(传输时间+2*单程传播时间)*带宽`,其实传输时间就是数据量/带宽算出来的,仍是数据量/时间
231236
* 传输效率=吞吐量/带宽
232-
*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单位是bit。是链路中能通过的最多数据量
237+
*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单位是bit。是链路上的最大比特数
233238
* 计算
234239
1. 已知用户数据的长度为x比特,每个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为p比特,则需要的分组总数是x/p。已知每个分组的报头长度为h比特,则需要传送的分组总长度为(p+h)x/p比特
235240
2. 已知链路速率是b,源端发送所需时间是(p+h)x/(pb),中间经过k个路由器转发,每次转发需要的时间为(p+h)/b,因此用户数据总的传输时延为(p+h)x/(pb) + k(p+h)/b
@@ -247,6 +252,7 @@
247252
* 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248253
* TLD Top Level Domain 顶级域名
249254
*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ed 非屏蔽双绞线
255+
* 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
250256

251257
## 参考
252258

ComputerOrganization/计组知识笔记.md

Lines changed: 1 addition & 1 deletion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21,7 +21,7 @@
2121
### 冯诺依曼计算机设计基本思想
2222

2323
1. 内部以**二进制数**表示指令和数据;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24-
2. 采用“储存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概念。
24+
2. 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概念。
2525
3. 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分支由转移指令实现。
2626
4.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件组成。
2727
5. 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储存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知识笔记-考研版.md

Lines changed: 8 additions & 8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15,7 +15,8 @@
1515
* 前两者互为存在条件,是最基本的特征
1616
* 多道批处理、并发、操作系统 是一起诞生的
1717
* 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
18-
* 特权指令,CPU核心态、非特权指令,CPU用户态。程序状态字PSW
18+
* 处理器模式:r0特权指令,CPU核心态/管态。r3非特权指令,CPU用户态/目态
19+
* 程序状态字PSW:包括PC程序计数器、IR指令寄存器、CC条件码、中断屏蔽、内存保护等
1920
* 内核:时钟管理、中断处理、原语(一种特殊的程序,处于操作系统最底层接近硬件的部分,操作具有原子性,运行时间较短、调用频繁)。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
2021
* 大内核性能高,难维护;微内核功能少,结构清晰,性能低
2122
* 中断和异常
@@ -36,12 +37,13 @@
3637

3738
*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后出现
3839
* 进程实体/进程映像:PCB、程序段、数据段。本身是静态的,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但有时也可以把进程实体简称为进程
39-
* PCB:进程标识符PID、用户标识符UID、进程当前状态和优先级、资源分配清单、各寄存器的值
40+
* PCB进程控制块:进程标识符PID、用户标识符UID、进程当前状态和优先级、资源分配清单、各寄存器的值
4041
* 特性:动态、并发、独立、异步、结构
4142
* 状态
4243
* 运行态(单核下只能有一个)、就绪态(具备运行条件但没有空闲CPU,或运行态时间片消耗完)、阻塞态/等待态(如系统调用、请求打印机)
4344
* 创建态(正在分配资源和PCB)、终止态
44-
* 就绪挂起、阻塞挂起。激活。挂起的内存映像调到外存去了,见中级调度和交换技术
45+
* 唤醒:阻塞态->就绪态。当被阻塞进程所期待的事件出现时,将等待该事件的进程唤醒,如I/O完成
46+
* 就绪挂起、阻塞挂起。挂起的内存映像调到外存去了,没有分配资源,见中级调度和交换技术。激活:从外存调入内存
4547
* 不能由阻塞态直接转换为运行态,也不能由就绪态直接变为阻塞态
4648
* 进程控制用原语实现,原语又用开关中断实现
4749
* 进程通信
@@ -52,7 +54,7 @@
5254
* CPU调度的基本单位
5355
* 每个线程有ID和线程控制块TCB
5456
* 同一个进程中的线程切换不会引起进程切换
55-
* 用户级线程(对操作系统透明)、内核级线程、二者组合。多对一、一对一、多对多
57+
* 用户级线程(对操作系统透明)、内核级线程(真正的并发,但切换时消耗大)、二者组合。多对一、一对一、多对多
5658

5759
### 评价指标
5860

@@ -240,8 +242,8 @@
240242
* 越界:如果访问的页号超过表项数(页表长度),会产生越界中断
241243
* 页表项地址=页表起始地址+页号*页表项长度,取出该内容,即为块号。前面几种情况都假设为页表放在0位置
242244
* 快表
243-
* 先访问块表,若命中,则再访问数据只需一次访存;多级页表和段页也只用一次。若未命中,找到页表项后,存入块表
244-
* 访存时间:命中率 × cache时间 + (1-命中率) × (cache有时可忽略 + 内存)时间
245+
* 先访问块表,若命中,则再访问数据只需一次访存;多级页表和段页也只用一次。若未命中,找到页表项后,存入块表。若页面不在内存中还可能缺页中断访问硬盘
246+
* 访存时间:命中率 × cache时间 + (1-命中率) × (cache有时可忽略 + 内存)时间 + 内存时间(前面两项是取页表,这个是取数据)
245247
* 页目录表PDT/顶层页表/外层页表
246248
* 因为页表项最多2^20个,则页表大小最大2^22B,就需要2^22/2^12=2^10个连续页框来存放。另外没有必要让整个页表常驻内存,可以在页目录表项中加一个 是否在内存中 的字段
247249
* 所以再把逻辑地址前20位分成两个10位,前10位为一级页号,后10位为二级页号,原页表分为2^10个离散的二级页表,再汇总至页目录表。类似于C#的`表项[][]`,每一层是连续的,但之间是分散的。访存次数+1
@@ -497,8 +499,6 @@ semaphore Sa=M-1,Sb=N-1; 前者代表A与B还可容纳的数量差
497499
498500
反置页表/反向页表:一个系统只有一个,所有进程共用。页表大小与物理地址空间的大小相同,按物理块排序。表项含有pid和逻辑页号
499501
500-
访问时间:访问寄存器不耗时,然后根据物理地址从内存取数据访存一次。若不在寄存器中,查询内存中的页表,再取数据,访存两次。若查询发现页面不在内存中,则执行缺页中断,完成后页表项就进入寄存器了,再取数据,访存两次+访磁盘一次
501-
502502
多级页表:访问哪一个二级页表看的是页目录号
503503
504504
进程正在进行IO操作时不能换出内存,但可以开辟缓冲区,当缓冲区和外设IO时,进程交换不受限制。处于临界区时,若是普通临界区,可以被换出,内核临界区不行。死锁时可以

0 commit comments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