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798a1f9a3a78f2ef26903e8b284f3b55a84d53bb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gavfu Date: Fri, 2 Aug 2024 17:33:39 +0800 Subject: [PATCH] Add doudou interviews --- docs/others/doudou.md | 125 ++++++++++++++++++++++++++++++++++++++++++ sidebars/others.js | 5 ++ 2 files changed, 130 insertions(+) create mode 100644 docs/others/doudou.md diff --git a/docs/others/doudou.md b/docs/others/doudou.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13d823d6a8 --- /dev/null +++ b/docs/others/doudou.md @@ -0,0 +1,125 @@ +--- +id: doudou +title: '' +hide_table_of_contents: true +--- + +# 关于豆豆为什么要写《背叛》?——《背叛》作者与责任编辑的对话 + +> 原载于《啄木鸟》2000.6 + +> 长篇小说《背叛》在本刊 1-4 期作为特别推荐作品连载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20 多家影视单位争购改编权。有读者感言:“很多年没读过这么好的小说了。”但同时也有读者质问:“用如此多的版面,发这种不入圈的小说,是不是浪费?”而更多的读者关注的核心则是:《背叛》是怎样浮出水面的?作者何许人也?
+> 在此,责任编辑张西、孟易林与作者豆豆作过一次谈话,他们之间的坦诚对话,也许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某种解答。 + +> 易——孟易林
+> 张——张西
+> 豆——豆豆 + +易: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
+豆:任何人,只要一动笔就说明他有了表达思想、观点或意图的冲动,我也一样。另一方面,写作可以使我较为自觉地关注社会、关注人,进而增加知识、充实生活,并且有可能通过这个过程得到一点成就感。 + +张:以你的年龄、资历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作品?
+豆:我想,你指的是作品的主题、题材与我的实际生活环境距离较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我的一个女朋友李红英。我从十七岁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李姐,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她的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对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990年她到欧洲定居后,不断给我寄回大量的思考数据,每次回国都给我讲述一些我所陌生的社会生活,这使我有可能用另一种非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关注事物和评价事物。 + +易:主人公是否确有其人?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男主人公?
+豆:主人公当然是虚构的,是根据生活和个人的理解想象出来的人物,是出于故事和主题的需要。塑造这样的男主人公,肯定要涉及到女人对男人的评价和要求,涉及到男人的社会定位和女人的社会定位,不是一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塑造这样的男主人公,至少表达了我对‘男人形象’的一种理解。 + +张:谈谈你对女主人公的理解?
+豆:女人的社会角色是一个老话题了,理论有理论的说法,生活有生活的说法。我曾试图让女主人公有完全的自主意识和自主权利,但生活不答应,可能女主人公自己也不会答应。例如女主人公的结局,很难抛开男主人公的命运而独立存在,这里面有一个生命支撑点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她离开了那个男人就不能生存,而是有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包括情感的、价值观的等等。从我个人的理解,如果不打碎一些东西给人看,会不会影响作品的主题思想呢?我担心这一点。 + +易:写这部作品是否有什么背景?
+豆:这部作品是从1995年6月开始动笔的,写了两年多,到1997年8月完稿,除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使我想表达一些东西之外,没有其它的个人背景,有了一种写作冲动,就写了。 + +张:相对传统小说而言,这部作品是不是一种背叛?
+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包括写作的方法和格式也比较传统,没有半点背叛的动机,所以我不认为这部作品是对传统小说的一种背叛。 + +易:你是否在女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思想?
+豆:我想,自觉不自觉地会有一些,但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女主人公有她特定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内涵,她的行为和思想有独属于她的轨迹,虽然我以我的理解去假设她应该怎样,虽然这里面有我无意识地强加给她的东西,但出发点还是要建立在女主人公的生存基础上。 + +易:男主人公如果有其它的结局是否更让人容易接受一些?
+豆:关于作品的结局是否应该让男主人公死去,这个问题自始至终一直在困扰着我。从我个人的愿望出发,我喜欢男主人公这个人物,不想让他死去,但是,又没有的解决办法,似乎怎么处理都不行。抛开这个人物的个人心理承受力不言,仅从法律方面讲,他犯的罪不是坐牢的问题,而是杀头的问题。我个人除了对这个人物的结局很难过之外,确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 +张:你认为作品中存在着哪些不足?
+豆:应该把‘不足’换成‘失败’更确切一些。现在再来看这个作品,正面展示较少,侧笔、曲笔、插空引出的东西太多。除此之外,作品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切取生活面还是不太得当等。关于创作这部作品的一些基本指导思想,这里就不敢妄言了,愿望肯定是好的。我希望在以后的作品里能够逐步克服这些问题,有一个进步。 + +易:可以透漏一下你个人的情况吗?
+豆:我是1970年生人,高中文化程度,现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思守的丈夫。我开始写《背叛》时是25岁。 + +张:你的身后是否站着一位高人?
+豆:这个问题还是不回答吧。 + +易:你现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豆:我感谢《啄木鸟》杂志和群众出版社给我的这次机会和支持,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感受。 + + + + + + +# 韩明对⾖⾖的介绍与评价 + +> ⾖⾖,电视连续剧《背叛》、《天道》的作者,为⼈极其低调。⼀个时期以来,经常有读者和⽹友咨询本报,希望了解以《背叛》、《遥远的救世主》闻名,从⽯油⾛出来的畅销书作家⾖⾖的情况。⽯油商报记者多⽅辗转,⼏经周折,终于寻找到⼀位被⾖⾖称为⽼师,现任中国⽯化集团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韩明先⽣。记者表达了想采访⾖⾖的意愿,韩主席推辞不过,之后便与⾖⾖联系,但⾖⾖婉转的表示不接受采访。在记者的⼀再追问下,韩主席还是简单介绍了⼀些⾖⾖的情况。 + + +记者: 在⽹络上⾖⾖的资料⼏乎是⼀⽚空⽩,您能先简单介绍⼀下她吗? + +韩明: ⾸先声明⼀点,关于记者采访,我征求了⾖⾖的意⻅,⾖⾖委婉谢绝了,请注意,是谢绝,⽽不是拒绝。⾖⾖称⾃⼰不善⼝语表达,喜欢安静,我认为低调应该是她为⼈处事的基调。我了解⾖⾖的这种性格,从严格意义上讲,今天我能说的关于⾖⾖的⼀些情况也是我的个⼈之⾔,只能是把我所知道的⾖⾖的信息做以简单表述,仅供贵报和读者作参考。 + +⾖⾖是从我们⽂联⾛向社会的作家,这⼀点我很⾼兴。⾖⾖从⼩在⽯油队伍的转战、迁徙中成⻓,不同的地域⽂化,⽼⼀辈⽯油⼈的品质,以及⽯油⽂化特有的粗犷、野性和灵性,都潜移默化影响着⾖⾖,使她获益匪浅。我们⽯油作协为她搭建了展示⽂学才能的平台,⽽她个⼈的性格、素质以及刻苦,再加上她⾃⼰的⽣活圈⼦和信息来源,最终使她有了⼀些成绩。 + +记者: ⾖⾖的⽂学创作之路是怎样开始的呢? + +韩明: ⾖⾖第⼀部中篇⼩说是⽯油作协推荐的,1993年天津《⼩说家》⼤型⽂学期刊上发表了她的中篇⼩说处⼥作《死⽐活着容易》,后来这部作品荣获中国⽯油第⼆届职⼯⽂化⼤赛⽂学创作奖。再后来,我们推荐⾖⾖加⼊河南省作家协会,后转⼊中国⽯油作家协会和中国⽯化作家协会,这应该是⾖⾖步⼊⽂坛的第⼀个印记。也可以这样说,⽯油作协为⾖⾖早期的成⻓付出了⼀定的⼼⾎。 + +记者:豆豆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中篇吗? + +韩明:是的,这可以算是豆豆的文学创作特点吧,她几乎是绕开了短篇小说,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小说家的创作经历。从《死比活着容易》创作完成之后,我认为她感觉自己积累了一些创作经验,随之尝试长篇小说的创作,因而才有了《背叛》,有了《遥远的救世主》。值得我们作协高兴的是这两部作品先后进入中国小说畅销书排行榜。 + +记者: 您能说说⾖⾖的⻓篇⼩说创作吗? + +韩明: ⾖⾖第⼀部⻓篇⼩说《背叛》的第⼀稿和第⼆稿我都看过,应该说⾖⾖在作品修改上花了很⼤的⼯夫,定稿的作品给⼈⽿⽬⼀新的感觉。2000 年,中国发⾏量较⼤的⽂学期刊《啄⽊⻦》杂志,⼀⾄四期连载了这部作品,然后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后来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在全国热播,引起了⼀定反响。 + +说到这⾥,还有⼀个插曲,因⾖⾖初登⽂坛,令⼈陌⽣,以⾄电视剧《背叛》的导演都难以找到她。因为涉及到从⼩说到电视剧的改编,有关作品主题与⼈物的理解需要与作者商讨,后来导演还是通过朋友找到我,由我接待了张前先⽣,也得益于那次接待我们后来成为朋友。张前是⼀位善于思考的导演,他导演的《背叛》、《亮剑》、《天道》等作品都深受观众喜爱,最近在央视热播的《北平战与和》是他的新作。 + +⾖⾖的《背叛》和《遥远的救世主》(天道)两部作品都是张前导演的,张前还亲⾃担任了《天道》的编剧,说明张前很欣赏⾖⾖的创作⻛格,对⾖⾖的作品给予了很⾼的肯定。记得有⼀次到外地出差,在地摊上我看到了被盗版的《背叛》,很有意思,作家的书被盗版,不应是件好事,因为作家的权益被侵犯了,但我却很⾼兴,这从另⼀个侧⾯说明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希望⽯油⽂学能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泛社会影响的作品。 + +⾖⾖的第⼆部⻓篇⼩说《遥远的救世主》创作时,我和⾖⾖失去了联系。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紧接着被改编成 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也参与了编剧。再后来⾖⾖把⼩说和电视剧光盘送给我时,我深感欣慰,⾖⾖依然感恩着这块曾经扶持过她成⻓的⽂学园地。我感到⾖⾖⽐以前成熟了许多,她的作品融进了更多的理性成份,希望她今后的创作能有新的进步。 + +记者:我看到石油作家协会年度总结中有“豆豆现象”这个提法,您觉得这是指什么? + +韩明:我认为不外乎有以下两点:一是豆豆小说中展现出的题材、情节和人物,以豆豆的年龄是很难想象的,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圈子?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解读生活和认识社会的?这或许是人们好奇和关注的;二是豆豆的小说在思想性与市场的结合方面有一定的尝试,有值得石油文学借鉴的东西。或许这就是年度总结中所提的“豆豆现象”吧。 + +记者:您说的对,站在读者和观众的角度确实有这些疑问,这也是大家对这位女作家感兴趣的一个原因吧? + +韩明:我相信在影响豆豆创作的诸多因素中,她的生活圈子一定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太个人的东西这个不便议论。豆豆在电话里跟我明确表示,她感谢大家的批评和鼓励,希望后面的作品能有点进步,我们也期待着她的新作。 + + + + +# 作家⾖⾖透露⾃⼰获取信息的来源 + +问题:⾖⾖是怎样⼀个⼥⼦,能通晓佛理道德,⼜是如何练得如此逻辑性强,思维清晰的? + +答:谢谢你的夸奖,我很普通,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棒。或许我是跟普通的、⼤多数的⼥⼈有些不⼤⼀样,我⽐较喜欢思辨和写作,这跟个⼈喜好有关系,也跟我的经历和⽣活、成⻓环境有关系,但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重要,说到底我只是做了⼀件我喜欢做,⽽且也适合我做的事情。重要的是它有意义,当然这种有意义的判断是在我个⼈的价值体系下做出的,在我看来它的意义就在于我的作品也许会有⼈喜欢,也许会有⼈能从中得到点什么、想到点什么,当然他们得到的越多,我眼中的意义也就越⼤。按照⽬前国际上最流⾏的观念,幸福的含义就是快乐+有意义,所以要我说⾖⾖是⼀个怎样的⼥⼈?我会说:她就是⼀个已经找到了幸福,⽽且是属于⾃⼰的最终极的幸福的⼥⼈。 + +⾄于你提到的其他的⼏个疑问,我想是否可以把它们都归结成、转化成另⼀个问题:你的信息渠道都有哪些?你是怎么萃取和筛选、吸收这些信息的? + +我的信息来源⼤概有这么⼏类: + +第⼀类是⽂字信息,报纸、杂志、书籍,还有少量的社会科学类的学术性刊物,说它少量,是因为国内的学术刊物真能让⼈看懂的的确是不太多,呵呵。 + +第⼆类是交流,我有许多的朋友,他们也爱观察、思考和研究,⽽且其中有不少⼈的观点独具匠⼼、别具⼀格。这样的⼈在相互的交流、沟通中碰发出⽕花是很正常的事,有时星⽕还会燎原,你⽐如有的朋友吃斋念佛,有的朋友对此不屑⼀顾,⻅了⾯就会互相盘道、说理和质疑,此时的理就会变形成为某种信念的新⾐—皇帝的新⾐,这也有点像炼钢,淬⽕、浇⽔、敲打、去杂质,百炼百辩的结果是使得我们每个参与之中都会有所觉、有所悟。 + +第三是思考,⽆论是⽂字,还是话语,它所能承载的信息只会让我们有所觉,你必须还得再思考和加⼯,把它彻底的内化和并⼊到⾃⼰的认知体系当中去,之后还需不断的去⽤,不断的去⽤,在实践中去改良和验证它。前者有点像反刍,听到了、知道了、明⽩了,不代表它就会成了你身体中的⼀个部分;后者有点像是挖宝藏,你有了藏宝图,未必就⼀定能挖到宝藏,图错了或是你看不懂图,你⼀样是找不到宝藏的。 + +⾄于该如何吸收?这个⼤体上⽆⾮也就是那么⼏种,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验证、多交流。这⾥可以谈的问题很多,⽐如选什么样的书,怎么做笔记,怎么去观察和验证,与谁去交流,怎么样去说理辩论,等等。就拿你所问到这⼏个具体的东⻄来说,道德,佛理,逻辑性和思维。 + +常⼈看起来很神秘,实则它们也都很实在啊,社会科学原本就有很多的分类啊,宗教学、伦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类学、政治学、⼼理学、⽂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等等。很多啊,你有没有去寻⼏本拿来瞧瞧、翻翻?先构建⼀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去读⼈物传记、回忆录、史料、⺠俗⻛情等相关的资料,然后再⽤⾃⼰的知识体系、眼⼒、思考⼒去拆解跟剥离那些现象以及潜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 + +事实上,我在⼩说《遥远的救世主》中所罗列的那些闪光点,也都不是我原创的,它们原本就有,我只不过是⽤⼀根线把它们都穿了起来,同时⼜往⾥⾯加了些其他的元素跟单元。你⽐如王庙村扶贫,公司加农户的机制,这个在2003年前后学术界、新闻界都是热点啊,蓝⽥股份当时搞的很红⽕啊。 + +再⽐如村⺠⾃管⾃治,只收取每道⼯序的加⼯费,以⼩⺠经济治⼩农意识,这也是早就上了北⼤MBA组织学的案例书了,楼百⾦制⾐⼚案例。再有格律诗与乐圣的这场战⽃,不也早就登上过银幕了吗?《⼤染坊》中的宏巨与上海的虞美⼈。价格战、倾销、反倾销、做霸盘、作秀、⼭寨机,这样的新闻不是经常会看到的嘛。这有点像做菜,我只不过是把材料都搜集在⼀起,然后再⽤不同的⼿法把它们煲层⼀锅汤、⼀道菜⽽矣,有时为了加重戏剧效果、突出个⼈⻛格,我还会多加些佐料、夸⼤⼀下。 + +这些都是⻥,不算什么,真正重要的东⻄是渔,捕⻥的能⼒。说它重要主要基于两点,⼀是不容易获得,少则⾦贵嘛;⼆是⼀旦获得,作⽤明显。我在⼩说中也说过,靠的⽂化当然是弱势⽂化,可不靠别⼈只靠⾃⼰就果真是强势⽂化了吗?NO!我在林⾬峰与丁元英⻅⾯的那场戏中提过,“救主的不是⼈,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咽,是觉悟。”可如何才能觉悟呢?在我看来,那只能是靠⾃⼰来参、来思考、来体会。可觉悟这东⻄的确是很不容易,否则我也不会⾮要在⼩说的书名‘救世主ʼ的前加上‘遥远的ʼ修饰词了。套⽤物理科学中有关原⼦的理论,原⼦周围的电⼦要想能级跃迁是需要能量的,书、信息、知识对于我们的思维来说就是能量,但这⾥有⼀个转换率的问题,思考⼒强的⼈相对来说转换率就会⾼⼀些。 + +量变不难,慢慢积累就可以了,难的是质变,你得有天赋、灵性、洞察⼒、想象⼒、严谨性,同时也需还需要有良好的⼼态、⾼EQ和韧性。⽽且这⾥还有⼀个时间、经历、阅历的问题,年龄太⼩,没有经验也就没有觉,年龄太⼤,处处都是烙印,想要再融汇出新就难了。信息、知识、规律这些都是⻥,洞察⼒、分辨⼒、适应⼒、思考⼒、判断⼒、逻辑思维能⼒、感受⼒,那些才是渔啊,有了它们,就是主也就离我们不在那么远了。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sidebars/others.js b/sidebars/others.js index d47520b046..b335980834 100644 --- a/sidebars/others.js +++ b/sidebars/others.js @@ -19,4 +19,9 @@ exports.sidebar = [ id: 'others/reddust', label: '天幕红尘(摘抄)' }, + { + type: 'doc', + id: 'others/doudou', + label: '关于豆豆' + },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