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80 lines (506 loc) · 20.5 KB

intro-func.rst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80 lines (506 loc) · 20.5 KB

控制流和函数

流程控制

我们在真正写程序时,代码大多不是从头到尾顺序执行的,我们会希望对一些情况作出判断,并执行相应的操作,还会希望可以重复执行一段代码。流程控制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东西,包括分支选择以及循环结构。

这里要提一下在 Python 中十分重要的东西,Python 使用缩进来区分代码块,一般向右缩进 4 个空格表示子块。

请分别在交互环境和文件中尝试这些代码,这样你会对使用缩进区分代码块更加理解。请注意,>>> 和 ... 是交互环境的提示符,在文件中你不用输入它。

分支选择

我们可以使用 if else elif 来对代码做出分支选择,就像下面这样:

>>> n = input('please enter a number: ')
please enter a number: 12  # 请从键盘输入一个数字,这里我输入了 12 并按下回车
>>> type(n)
<class 'str'>
>>> n = int(n)
>>> if n > 10:
...     print('n > 10')
... elif n == 10:
...     print('emmm')
...     print('n == 10')
... else:
...     print('n < 10')
...
n > 10
>>>

内置函数 input() 能在键盘中获得输入,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你输入的是键盘上数字,它获得的结果也是字符串,如果我们想要的是数字,那么需要转换一下。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还看到了 3 个新的关键字,if、elif 和 else,其中的 elif 是 else if 的意思。

凡是能得到布尔值的表达试都能放到 if 或 elif 后面,当表达式为真则执行对应的代码块(比它更向右缩进的块),并跳出该选择结构,如果都为假则执行 else 对应的代码块。

在一个分支选择结构中,elif 和 else 都是可选的,可出现多个 elif,多个结构还可以嵌套地使用。

循环结构

Python 有 for 和 while 两种循环结构,先来看看 while 循环:

>>> a = 0
>>> while a < 5:
...     print(a)
...     a = a + 1
...
0
1
2
3
4
>>>

把一个可判断布尔值的表达式放在 while 后面,为真时则执行循环体内的代码,我们一般还会在循环体内修改判断某个值,以让最终循环会顺利结束,上例中每次循环都让 a 增加 1(a = a + 1)。

现在我们来看看 for 循环:

>>> bar = [0, 1, 2, 3, 4]
>>> for x in bar:
...     print(x)
...
0
1
2
3
4
>>> for i in range(5):
...     print(i)
...
0
1
2
3
4
>>> for c in 'fanfou':
...     print(c)
...
f
a
n
f
o
u
>>>

for 循环可遍历一个序列(字符串、列表和元组等),并每次把得到的元素赋值给 for 和 in 中间的变量(在上面分别是 x、i 和 c),这样你就可以在循环体内使用这个值了。

请注意,第一和第二个例子产生了同样的结果,这是因为内置函数 range() 能生成一个序列,你可以提供给这个函数起点和终点(还可以提供步进),它会生成一个数字序列。

函数 range() 生成的序列不包括终点,因为起点默认是 0,所以你可以只简单地提供终点,range(5) 和 range(0, 5) 以及 range(0, 5, 1) 等价。

我们再来看些复杂点的情况:

>>> for i in range(0, 10, 2):
...     print(i)
...
0
2
4
6
8
>>> for i in range(5, 0, -1):
...     print(i)
...
5
4
3
2
1
>>>

第一个例子打印了 10 以内的偶数,以为我们给 range 提供了步进 2,它会每次前进 2 步;在第二个例子中,我们从大到小打印了 5 到 1,步进 -1 会让它每次后退一步, 同时它打印了 5 而没有打印 0,上面我们说过了 range 不包括终点。是否觉得和切片的规则类似,是的,它们的规则是一致的。

我们再来看看 continue 和 break:

>>> for i in range(10):
...     if i % 2 == 1:
...         continue
...     print(i)
...
0
2
4
6
8
>>> for i in range(10):
...     if i >= 5:
...         break
...     print(i)
...
0
1
2
3
4
>>>

continue 可以跳过某一次循环,而 break 可以跳出整个循环。

提醒一下,如果在多重循环中,break 只会跳出当层循环,而不会跳出全部循环。continue 也是这样,只会跳过当层某一次循环。

异常捕获

Python 在遇到异常时默认会退出程序,我们可以使用异常捕获来改变这个行为,所以我们也放在流程控制这节来说明。

来看一下什么是异常:

>>> '10' + 5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must be str, not int
>>> 4 / 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 arr = [1, 2, 3]
>>> arr[4]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

上面这些都是异常,当 Python 遇到错误时就会抛出异常。我们来看看更具体的例子:

>>> arr = [1, 'home', 6, 7]
>>> for x in arr:
...     print(x + 2)
...
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2, in <module>
TypeError: must be str, not int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想打印列表中每个元素和 2 相加的结果,但混进了字符串,在第二次循环就遇到异常而退出。

让我们来改善一下代码,让它遇到字符串时也能工作,这时候有两种方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

>>> arr = [1, 'home', 6, 7]
>>> for x in arr:
...     if type(x) is str:
...         print(x + '2')
...     else:
...         print(x + 2)
...
3
home2
8
9
>>>

可以看到它如期工作了。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方式:

>>> arr = [1, 'home', 6, 7]
>>> for x in arr:
...     try:
...         print(x + 2)
...     except TypeError:
...         print(x + '2')
...
3
home2
8
9
>>>

这就是异常捕获,把可能出错的代码放在 try 块内,用 except 去捕获可能的异常,然后执行相应的代码。

可以捕获多种异常,也可以捕获全部的异常。异常捕获还有一个可选的 finally 块,不管有没有出错它都会执行。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 arr = [2, 3, 0, 'home2']
>>> for x in arr:
...     try:
...         print(100 / x)
...     except TypeError as e:
...         print(e)
...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
...         print(e)
...     except Exception as e:
...         print(e)
...
50.0
33.333333333333336
division by zero
unsupported operand type(s) for /: 'int' and 'str'
>>>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捕获了两种不同异常,还捕获了全部的异常 Exception。如果异常没有被前面 except 语句捕获到的话,那么它将进入 Exception 这块,类似分支选择的 else。

在 Python 中,我们更推荐使用异常捕获,因为太多的条件判断会影响代码清晰度。就让它去浪吧,出差错了我们捞一下就好( EAFP )。

函数

函数(function)是指可重复使用的程序片段,可通过被赋予的名字来重复调用。前面我们已经使用过一些内置的函数,例如 print(),len() 和 range()。

定义函数

我们同样可以定义自己的函数并在需要的地方调用它:

>>> def add(x, y):
...     print(x + y)
...
>>> add(3, 5)
8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add 函数,给它传递两个数将会打印它们的和,注意到我们在 add 里面使用 print,这意味着可以在函数中调用另一个函数(其实也可以调用自身,稍后我们会看到)。

对于一个结果,有时候我们并不想打印它而是想获得它,这时候可以用 return 来返回,如果没有明确指定 return,那么函数会返回 None:

>>> def mul(x, y):
...     return x * y
...
>>> mul(3, 5)
15
>>> print(mul(3, 5))
15
>>> print(add(3, 5))
None
>>>

在交互环境中看不出差别,因为在交互环境中 Python 会自动打印返回的值。如果用文件的方式运行上面的代码,则会看到只有一个 15 被打印到屏幕。

请注意到这一行 print(mul(3, 5)),你会发现函数可以嵌套调用,也能发现函数调用会由里向外展开,先得到 mul(3, 5) 的结果 15,再把它传递给 print(),于是 15 被打印出来了。

我们来看看函数调用自身,这是一个计算阶乘(n!)的代码:

>>> def fact(n):
...     if n == 1 or n == 0: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n * fact(n - 1)
...
>>> fact(3)
6
>>> fact(5)
120
>>>

代码中都是我们学过的东西,对于 fact(3),你能描述它的计算过程吗?它的计算过程如下:

==> fact(3)
==> 3 * fact(2)
==> 3 * (2 * fact(1))
==> 3 * (2 * 1)
==> 3 * 2
==> 6

你会看到它先展开再归约。这种在体内调用自身的函数叫做递归函数,它的优点是定义简单,逻辑清晰。

匿名函数

有时候你可能想临时写一个小函数,但又不想给它命名,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关键字 lambda 来定义匿名函数:

>>> (lambda x: x * x)(5)
25
>>>

我们提供了参数 5 并立即得到了结果。虽说是匿名函数,但它同样可以赋值给变量:

>>> f = lambda x: x ** 3
>>> f(5)
125
>>>

本来本着最小代价的原则,打算省略 列表推导式 不说(因为 Demo 机器人没用到它嘛),但不说这个,匿名函数的用法不好举例子。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列表推导式吧:

>>> arr = range(5)
>>> arr
range(0, 5)
>>> list(arr)
[0, 1, 2, 3, 4]
>>> [x for x in arr]
[0, 1, 2, 3, 4]
>>>

上面代码中最后一句就是列表推导式,它和 for 循环有些像,只是被包括在中括号中。

你可能会疑惑,既然 list() 可以把一个 range 对象转换列表,那么为什么要用看着那么复杂的列表推导式,做着同样的事。

下面神奇的事情来了,请把喵抱在腿上以免过于惊吓:

>>> arr = range(5)
>>> list(arr)
[0, 1, 2, 3, 4]
>>> [x + 1 for x in arr]
[1, 2, 3, 4, 5]
>>> [x * 2 for x in arr]
[0, 2, 4, 6, 8]
>>> [x ** x for x in arr]
[1, 1, 4, 27, 256]
>>> [x for x in arr if x % 2 == 0]
[0, 2, 4]
>>>

列表推导式可以把规则应用在原列表身上,以生成新的列表,同时还可以过滤元素。

但是,这个和匿名函数有关系吗?(而且我也没有受到惊吓,你边抚摸喵边喃喃道)

是这样的,除了使用列表推导式,我们还可以使用内置函数 map() 和 filter() 配合着匿名函数来完成上面的操作。在非常大的序列上面,听说这样做的效率会高一些(反正我更喜欢使用列表推导式)。

下面我们来看看匿名函数的版本:

>>> arr = range(5)
>>> list(arr)
[0, 1, 2, 3, 4]
>>> map(lambda x: x + 1, arr)
<map object at 0x7fe1259f2eb8>
>>> list(map(lambda x: x + 1, arr))
[1, 2, 3, 4, 5]
>>> list(map(lambda x: x * 2, arr))
[0, 2, 4, 6, 8]
>>> list(map(lambda x: x ** x, arr))
[1, 1, 4, 27, 256]
>>> list(filter(lambda x: x % 2 == 0, arr))
[0, 2, 4]
>>>

调用 map() 后发现返回的是 map 对象,它是可迭代对象,为了查看结果我们直接把它转换成列表。

还有其他的匿名函数应用场景,以及还有字典和生成器推导式,我就不说啦,感兴趣的话我们后面找本书来看一下喔 ^_^。

形参与作用域

现在我们需要来看看函数的参数,并讨论下变量的作用域。

这个小节可能有点不好理解,如果你看了几遍还是不太懂,那都是我的错,是我没能把事情讲清楚,如果需要帮助请在饭否上联系我( @home2 )。

上面我们说了,定义函数使用关键字 def,后面紧跟着的名字用于标识这个函数(如上面的 add 和 mul),接着是一对圆括号。

括号中可以有零个或多个表示形参(parameters)的名字,调用函数时我们传递给函数的值(values)称为实参(arguments)。

在函数的执行过程中,形参和实参会进行临时绑定,这个绑定在仅该函数体内有效。

最后的效果看起来就像我们替换了函数体内的形参,进行了运算并得到结果:

>>> def hello(name):
...     print(name)
...
>>> hello('fanfou')
fanfou
>>> nam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NameError: name 'name' is not defined
>>>

当我们在 hello 外面输入 name 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个错误提示,名字 'name' 没有定义,这是因为形参 name 仅在 hello 体内有效,这和局部变量很相似(下面我们会说到):

>>> name = 'Mr.G'
>>> name
'Mr.G'
>>> def hello1():
...     print(name)
...
>>> def hello2(name):
...     print(name)
...
>>> hello1()
Mr.G
>>> hello2('fanfou')
fanfou
>>>

我们先定义了一个名为 name 的全局变量 (global variables),然后定义两个不同的 hello 函数,他们的区别是前者不接受参数。

调用 hello1 的时候会在屏幕打印 Mr.G,而调用 hello2 的时候会打印传递给它的 'fanfou',而不是打印外面的 name('Mr.G')。

这意味着 Python 查找变量的值会由近到远,在 hello2 中,name 绑定到了我们传递的 'fanfou',那么将会使用这个值并打印出来, 而在 hello1 中,因为函数体内没有 name 这个变量,那么就会再往外面寻找。

我们再来看一个明显点的例子,顺便说一下局部变量(local variables):

>>> name = 'Mr.G'
>>> name
'Mr.G'
>>> def hello3():
...     name = 'cat'
...     print(name)
...
>>> hello3()
cat
>>> name
'Mr.G'
>>>

我们在定义了全局变量 name 后又在 hello3 体内定义了同名的局部变量 name,当执行 hello3 的时候,cat 被打印到了屏幕,而在外面我们再次测试 name 的值,得到了 'Mr.G'。

这意味着在 hello3 对变量 name 的赋值仅在 hello3 体内有效,而不会修改外面 name 的值('Mr.G')。

当然有方法可以改变这种行为,但我们不常用,因为容易造成变量的混乱:

>>> name = 'Mr.G'
>>> name
'Mr.G'
>>> def hello4():
...     global name
...     name = 'cat'
...
>>> name
'Mr.G'
>>> hello4()
'cat'
>>> name
'cat'
>>>

在一个代码块内(比如函数体内),我们可以使用关键字 global 把一个变量变成全局变量,之后对这个变量的修改也会反映在外面的变量上面。

上面的代码还让我们看到,当我们定义一个函数的时候,函数体内的代码并不会执行,直到我们调用它的时候才执行。

所以我们在调用 hello4 之前,name 的值还是 'Mr.G',之后之后才修改了它的值,变成了 'cat'。

Python 函数的参数十分灵活,包括默认参数,关键字参数,可变参数:

>>> def hi(name='home2'):
...     print('hi, ' + name)
...
>>> hi('lito')
'hi, lito'
>>> hi()
'hi, home2'
>>>

在上面,我们给了函数 hi 的形参 name 一个默认值 'home2',当调用函数时没有提供该参数的值,则会使用默认值。

顺便说一下字符串的格式化,上面函数 hi 中的 print 函数还可以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 name = 'lito'
>>> print('hi, ' + name)
'hi, lito'
>>> print('hi, %s' % name)
'hi, lito'
>>> print('hi, {}'.format(name))
'hi, lito'
>>>

字符串的格式化可用的选项很丰富,等我们用到的时候再讲解。

我们看看关键字参数,前面我们都是使用位置的方式去传递参数,如:

>>> def add(a, b):
...     print(a + b)
...
>>> add(3, 4)
7
>>>

在 add(3, 4) 中,我们把 3 传递给了 a,把 4 传递给了 b,这和他们的位置一一对应,但我们其实可以这样调用:

>>> add(a=4, b=5)
9
>>> add(b=10, a=2)
12
>>>

我们可以明确指定传递值给哪个参数。

当关键字参数和默认参数组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更灵活的调用方式:

>>> def greet(name, text='morning', emoji=':)'):
...     print('%s, good %s %s' % (name, text, emoji))
...
>>> greet('home2')
home2, good morning :)
>>> greet('home2', emoji=';-)')
home2, good morning ;-)
>>> greet('lito', emoji=':-)', text='night')
lito, good night :-)
>>>

上面的函数是小鲸鱼打招呼的简化版(emmm 小鲸鱼并不复杂)。

刚才忘了提,没有给定默认值的形参在定义的时候必须放在前面,而在调用的时候也必须提供值给它。

假设你想设计一个函数来计算多个数的和(这只是示例,在 Python 中我们有内置的函数 sum() 可以完成这个工作),那么最初你可能会这样写:

>>> def mysum(a, b, c):
...     return a + b + c
...
>>> mysum(3, 4, 5)
12
>>>

上面的函数能计算 3 个数的和,它也确实如期工作了,但当想算 4 个数的和呢,这还不简单,在形参中加多一个 d。

但我们有更好的做法,我们可以使用可变参数,让这个函数可以接收任意多个参数:

>>> def mysum(*num):
...     total = 0
...     for x in num:
...         total += x
...     return total
...
>>> mysum(1)
1
>>> mysum(1, 2)
3
>>> mysum(1, 2, 3)
6
>>> mysum(1, 2, 3, 4)
10
>>>

看,新的 mysum 可以接受任意多个参数,并返回它们的和。

请注意到我们在定义新的 mysum 函数时,在形参 num 前面加了星号(*),这表示 num 可以接受任意多个参数并把值放到一个元组中,于是我们可以在函数体内循环它。

顺便提一下,星号(*)在传递参数给函数的时候可用于打散列表,看一下代码:

>>> some = [1, 2, 3, 4, 5]
>>> mysum(som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File "<stdin>", line 4, in mysum
TypeError: unsupported operand type(s) for +=: 'int' and 'list'
>>>

当我们尝试把一个包含多个数字的列表传递给 mysum 时,我们得到了一个错误提示,大概意思是不同类型不能用在 += 操作符上,现在神奇的东西来了:

>>> mysum(*some)
15
>>>

最后来看另一种可变参数:

>>> def show(name, age, **kw):
...     print('name: %s' % name)
...     print('age: %s' % age)
...     for key, value in kw.items():
...         print('%s: %s' % (key, value))
...
>>> show('mr.g', 6)
name: mr.g
age: 6
>>> show('mr.g', 6, gender='man', hobby='greeting')
name: mr.g
age: 6
gender: man
hobby: greeting
>>>

在上面的函数定义中,我们除了有两个普通的形参 name 和 age,还多了一个 **kw。当我们把双星号(**)放一个形参中,它可以接受额外的关键词参数,并收集到一个字典中。和 * 可打散列表类似,** 可以打散一个字典。

上面提到的各种类型的参数可以同时使用,但出现顺序有所要求:位置参数,默认参数,*参数,**参数。

关于函数,我们暂时学习到这里,过程中我肯定有不少遗漏,请原谅我。

我们是为了快速学习然后去玩一下饭否 API 写机器人,若在这个过程中你对编程产生了兴趣,在后面我会推荐一些更正式的入门书。

下章我们简单学习一下类和对象,模块和第三方库,以及了解几个常用的饭否 API,就可以开始写机器人啦。